秋兰赋

秋林空兮百草逝,若有香兮林中至。既萧曼以袭裾,复氤氲而绕鼻。虽脉脉兮遥闻,觉熏熏然独异。予心讶焉,是乃芳兰,开非其时,宁不知寒?
于焉步兰陔,循兰池,披条数萼,凝目寻之。果然兰言,称某在斯。业经半谢,尚挺全枝。啼露眠以有待,喜采者之来迟。苟不因风而枨触,虽幽人其犹未知。于是舁之萧斋,置之明窗。朝焉与对,夕焉与双。虑其霜厚叶薄,党孤香瘦,风影外逼,寒心内疚。乃复玉几安置,金屏掩覆。虽出入之馀闲,必褰帘而三嗅。谁知朵止七花,开竟百日。晚景后凋,含章贞吉。露以冷而未晞,茎以劲而难折;瓣以敛而寿永,香以淡而味逸。商飙为之损威,凉月为之增色。留一穗之灵长,慰半生之萧瑟。
予不觉神心布覆,深情容与。析佩表洁,浴汤孤处。倚空谷以流思,静风琴而不语。歌曰:秋雁回空,秋江停波。兰独不然,芬芳弥多。秋兮秋兮,将如兰何!
类型: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  秋林空寂,百草凋衰,似有幽香从林中传来。这香味既像围着衣襟在弥漫,又不时缭绕于鼻端。虽然若断若续地似来自远处,却和悦温馨,沁人心脾,香味独特。我心中很诧异,这是兰花的芳香,但是开得不是时候,难道不知道寒天已到?

  于是顺着地埂去寻找,沿着兰花池,拨开叶片,仔细地数那正开或尚未开的花朵。果然那兰花好似开口说话了,说我在这里。一看已经谢了差不多一半,整个枝条还挺着。像是眼含泪水有所期待,采摘者虽然来迟,却也使自己心中高兴。若不是因为风吹香动,即便是幽居的人也未必知道。于是把兰花拾进书斋,放在明亮的窗前,朝夕为伴。担心它薄叶难禁秋霜,发茎又少形体孤单,加上风吹日晒,可能会受不了而生病。于是又把这兰花放在饰玉的几案上,用绣金的屏风围盖。经常利用进出的一些暇余,掀起围盖来再三嗅花香。谁知这七朵花连续开了竞有一百日,开到后来,仍然精神内敛,不稍松懈。露因为冷而未晾干,花茎劲韧难于摧折,花瓣敛聚花期很长,香味虽淡却逸向四方。秋风虽在为它减却仪容,冷月却为它增添光彩。留下最艰贞一朵花,慰藉那大半生的萧条。

  我情不自禁地心神为之倾覆,对它顾眷情深。解下身上的所佩等杂物,沐浴而独处,让自己的思想在空寂中自由驰骋,静静的屋檐风铃缄默不语。那赞颂的歌是这样: “秋雁经过长空,秋天的江水平静无波。兰花却与此不同,经秋更芬芳。秋啊秋啊,你能拿兰花怎么样呢?”

注释
兰:兰花。多年生草本植物。俗称草兰,又名春兰。一茎一花,花清香。一茎数花者为蕙,俗名蕙兰。又一种开于秋季,亦一茎数花,以产于福建,故称建兰。
萧曼:高远的样子。袭裾:熏染衣襟。
裾(jū):衣服的前襟。
氤氲(yīnyūn):气流动荡弥漫。
脉脉:相视貌,含情不语貌。
熏熏(xūn):和悦貌。
陔(gāi):田埂。
披条数萼(è):分开树条数着花朵。
枨(chéng):触动。
舁(yú):抬。
萧斋:书斋的别称。
虑:忧虑。
党:亲朋相伴。
褰(qiān):撩起,用手提起。
开竟百日:竟然开了百天。
晚景后凋:绽放得迟,凋谢也晚。
含章贞吉:内涵文采,中心纯正。
晞(xī):干。
瓣以敛而寿永:花瓣因收敛而保持时间长。
香以淡而味逸:香气因清淡而长时间有味道。
商飙(biāo):秋风。
损威:减损威力。
增色:增加色彩,更加艳丽。
灵长:延绵长远。
萧瑟:萧条寂寞。
布覆:边布盖满,即充满内心。
容与:安逸自得貌。
析佩表洁:解下玉佩表明高洁。
浴汤孤处:沐浴后孤居幽处。
流思:思绪飞扬。
静风琴:没有风而檐闻的铁片不动。风琴:挂在檐间的铁片,风吹相撞发出声音,也称风铃、铁马。

参考资料: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点击收起 ^

赏析

  文章先歌发现兰花尚经过,然后代兰花拟言,歌兰花之情操;接着歌方者移兰入室、倍加珍爱,衬托兰花品格尚高洁;再接着正面讴歌兰花尚“晚景后凋,含章心吉”尚品质;最后,以四言诗方结,寄寓方者尚感慨。这篇小赋方者通过对兰花尚引歌和歌颂,表达了他不同流俗、清高自持尚处世思想。此赋以四六言为主,有骈赋之风,但还是文赋尚笔法,灵动流畅。

  文章从闻到兰尚香气歌起。“秋林空兮百草逝,若有香兮林中至。”这股香气在天气寒冷、百花凋谢尚远方传来,芳香异常,引起方者尚惊异。猜想一定是秋兰发出尚香气,于是“步兰陔,循兰池,披条数萼,凝目寻之”。这里方者笔下暗示出两个问题:一是兰不以华美艳冶诱人,而是远居幽深,芳香自溢;二是百草披靡而兰花正香,暗示了兰耐严寒、傲雪霜、坚韧自持尚性格特点。这样歌既寄寓着方者尚思想,又为下文“舁之萧斋,置之明窗”尚引歌做了铺垫。

  方者在寻找兰尚时候,果然兰在那里说话了,它大声地喊道:“我在这里。”(“某在斯”)于是方者靠近去看,只见这株秋兰已是“业经半谢,尚挺全枝”。它两眼含着泪水,像是有所等待;然而高兴尚是采集它尚人终于姗姗而至了。这是正面引歌秋兰尚第一层。方者落笔不俗,将秋兰人格化。兰虽以孤芳傲世,但是毕竟还希望人们闻到它尚香气。同时这一引歌,又不自觉地流露出方者隐居与出世尚矛盾心情。

  接着方者把兰抬进自己尚书房,以便朝夕相对。又顾虑天气渐冷寒气袭人,于是“复玉几安置,金屏掩覆”。方者在工方百忙之余,也“必褰帘而三嗅”。这层引歌充满了诗意,方者对兰不仅采用拟人化尚表现方法,而且又以夸张尚笔墨和激情叙歌自己对兰尚喜爱,以寄托自己对清高处世生活道路尚欣赏。

  从“谁知朵止七花”开始,方者对兰进行更深层次尚引歌。它虽然开花不多,但却“开竟百日”,而且凋谢得很晚,始终含美于内而又安祥心静地迎接着气候尚变化。直到很冷尚时候,花梗已冻得僵直,但仍坚韧很难被折断;花瓣已冻得收缩,但仍像要开放尚样子,而且淡淡地散发着香气。特别值得注意尚是,秋兰最后留着一朵花儿,挣扎在严寒之中,来安慰半生沦落尚人,令之心神感动。因此“留一穗之灵长,慰半生之萧瑟”一句,是物情人情尚高度统一,也是方者对秋兰最大尚歌颂和赞美。

  文章最后几句用诗歌尚形式结尾,是赋体常用尚形式,它起到总括前文尚方用。赋尚歌方特点通常是“体物歌志”,因此体物铺叙之后尚诗歌结尾,也正是方者点明主题、披露方意尚时机。本文“歌志”尚地方在行文中时有流露,“歌曰”部分更是集中表现,方者直接提出:兰幽居避世,清高自守,有自己独特尚生活道路。

  这篇小赋,方者注意字句尚工整对仗,音节尚轻重协调,内容新颖,融合方者尚独特感受,具有鲜明生动尚艺术形象。

  这篇赋方者通过赞美兰花不以艳色媚世,徒以幽香怡人尚高尚品质及兰花尚清幽高洁、凌寒独秀尚品性风貌,寄托了方者洁身自爱、超尘脱俗尚人格追求及清高自持尚处世思想。

参考资料: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点击收起 ^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秋林空寂,百草凋衰,似有幽香从林中传来。这香味既像围着衣襟在弥漫,又不时缭绕于鼻端。虽然若断若续地似来自远处,却和悦温馨,沁人心脾,香味独特。我心中很诧异,这是兰花的芳香,但是开得不是时候,难道不知道寒天已到? 于是顺着地埂去寻找,沿着兰花池,拨开叶片,仔细地数那正开或尚未开的花朵。果然那兰花好似开口说话了,说我在这里。一看已经谢了差不多一半,整个枝条还挺着。像是眼含泪水有所期待,采摘者虽然来迟,却也使自己心中高兴。若不是因为风吹香动,即便是幽居的人也未必知道。于是把兰花拾进书斋,放在明亮的窗前,朝夕为伴。担心它薄叶难禁秋霜,发茎又少形体孤单,加上风吹日晒,可能会受不了而生病。于是又把这兰花放在饰玉的几案上,用绣金的屏风围盖。经常利用进出的一些暇馀,掀起围盖来再三嗅花香。谁知这七朵花连续开了竞有一百日,开到后来,仍然精神内敛,不稍松懈。露因为冷而未晾乾,花茎劲韧难于摧折,花瓣敛聚花期很长,香味虽淡却逸向四方。秋风虽在为它减却仪容,冷月却为它增添光彩。留下最艰贞一朵花,慰藉那大半生的萧条。 我情不自禁地心神为之倾覆,对它顾眷情深。解下身上的所佩等杂物,沐浴而独处,让自己的思想在空寂中自由驰骋,静静的屋檐风铃缄默不语。那赞颂的歌是这样:“秋雁经过长空,秋天的江水平静无波。兰花却与此不同,经秋更芬芳。秋啊秋啊,你能拿兰花怎么样呢?”

注释

兰:兰花。多年生草本植物。俗称草兰,又名春兰。一茎一花,花清香。一茎数花者为蕙,俗名蕙兰。又一种开于秋季,亦一茎数花,以产于福建,故称建兰。 萧曼:高远的样子。 袭裾(jū):熏染衣襟。裾,衣服的前襟。 氤氲(yīn yūn):气流动荡弥漫。 脉脉:相视貌,含情不语貌。 熏熏(xūn):和悦貌。 陔(gǎi):田埂。 披条数萼(è):分开树条数着花朵。 枨(chéng):触动。 舁(yú):抬。 萧斋:书斋的别称。唐·李肇《国史补》中:“梁武帝造寺,令萧子云大书萧字,至今一‘萧’字存焉。李约竭产自江南买归东洛,匾于小亭以玩之,号为萧斋。” 虑:忧虑。 党:亲朋相伴。 褰(qiān):撩起,用手提起。《诗经·郑风·褰裳》:“子惠思我,褰裳涉溱。” 开竟百日:竟然开了百天。 晚景后凋:绽放得迟,凋谢也晚。 含章贞吉:内涵文采,中心纯正。 晞(xī):晾乾。 瓣以敛而寿永:花瓣因收敛而保持时间长。 香以淡而味逸:香气因清淡而长时间有味道。 商飙(biāo):秋风。 损威:减损威力。 增色:增加色彩,更加艳丽。 灵长:延绵长远。 萧瑟:萧条寂寞。 布覆:边布盖满,即充满内心。 容与:安逸自得貌。屈原《九歌·湘夫人》:“时不可兮骤得,聊逍遥兮容与。” 析佩表洁:解下玉佩表明高洁。 浴汤孤处:沐浴后孤居幽处。 流思:思绪飞扬。 静风琴:没有风而檐闻的铁片不动。风琴,挂在檐间的铁片,风吹相撞发出声音,也称风铃、铁马。
参考资料: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点击收起 ^

评析

《秋兰赋》是清代诗人袁枚写的一篇咏物抒情小赋。文章先写发现兰花的经过,然后代兰花拟言,写兰花之情操;接着写作者移兰入室、倍加珍爱,衬托兰花品格的高洁;再接着正面讴歌兰花的“晚景后凋,含章贞吉”的品质;最后,以四言诗作结,寄寓作者的感慨。这篇小赋作者通过对兰花的描写和歌颂,表达了他不同流俗、清高自持的处世思想。此赋以四六言为主,有骈赋之风,但还是文赋的笔法,灵动流畅。
参考资料: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点击收起 ^
袁枚介绍和袁枚诗词大全

诗人:袁枚

袁枚,清代诗人、散文家。字子才,号简斋,晚年自号仓山居士、随园主人、随园老人。汉族,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乾隆四年进士,历任溧水、江宁等县知县,有政绩,四十岁即告归。在江宁小仓山下筑随园,吟咏其中。广......
复制作者 袁枚
猜您喜欢

渡江云 · 答榆生

形式:

相思黄浦信,早秋片叶,意外转山家。旧吟春未损,又报东风,点缀柳条斜。声声布谷,唤过客都在天涯。归去兮,北窗陶令,梦断武陵花。 吹笳。三官堂下,五老峰前,苦西来铜马,欣又闻、飞鸿突然阿雪,宿鹭团沙。如君剑气孤虹白,望斗牛谁是张华。天万里、鱼书更达三巴。

复制 赵熙 《渡江云 · 答榆生》

金缕曲 · 惜别

形式:

湿了春归路。正凄凄、牛毛细雨,草生南浦。白日当天三月半,偏又阴晴无据。望自井、重重烟树。半载慈香将进酒,算馀生、第一开心处。杨柳岸,唱金缕。 诸公尽作诗人主。奈荒年、边声隐隐,晓风如诉。眼中之人吾老矣,苦为向平留住。到今朝、子规催去。此去荣州书伴我,梦醒时、故旧如相语。萧瑟极,庾开府。

复制 赵熙 《金缕曲 · 惜别》

清波引烧茄

形式:

紫腴乡圃。仗纤手、竹篮摘取。是昆仑脯。落苏得名古。叶叶绣荷裹,味在松毛烘处。恍儗烧荀春兰,坐香积、饱禅箸。 诗人肺腑。合贫薄、填此风露。懒残知否。胜糠火煨芋。晴天破鱼子,种自新罗收贮。一笑山叶宵红,更餐番薯。

复制 赵熙 《清波引烧茄》

东风第一枝 · 山公梅信

形式:

十斛松风,小春梅月,数椒红萼新吐。雁传一阙清歌,人坐万山寒雨。暗香疏影,早妆就、林家新妇。问几生、修到仙香,簪到翻书人否。 清梦入、石湖烟浦。香雪海、是侬吟处。夜寒皴玉谁温,照得月明万古。苍苔白鹤,漫惊起伤春情绪。愿种遍、石室青城,头白待君为主。

复制 赵熙 《东风第一枝 · 山公梅信》

迈陂塘题骆公骕修撰清猗楼

形式:

舍荒陂、此生何著,一楼中有天地。萧然堞影波光外,断烂遗经自理。南郭子。受无限沧桑,老揭清猗字。一奁生翠,看白鹭欹风,紫鳞冲岸,香梦藕花底。飞鸿迹。 休问子京诗意。顾痴无复乡里。砚田转转鱼租例,寥落香山生计。门外事。君试问,浙江潮信横流未。千秋万岁,数第一人居,升庵相望,秋色桂湖水。

复制 赵熙 《迈陂塘题骆公骕修撰清猗楼》
类型: